2020-08-21

閱讀 : 分鐘

15  則留言

比投資方法更重要的東西-心態致富

By 追日Gucci

2020-08-21

投資心得

☕️我的文章對你有所幫助嗎?那麼考慮請我喝杯咖啡吧!☕️

閱讀時間 : 5分鐘;字數 : 3,900
時間絕對是有限的,年歲越大,越有緊迫壓力,要做的事情很多,我怎麼敢怠慢?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在於時間上的管理以及如何運用時間提升並拉大與其他人的差距。而我們通常喜歡用時間換錢的概念,輕易地販售掉有限的時間,換取不對等的回報。更嚴重的是,認為永遠只能用時間換取金錢。反過來金錢其實是可以買到時間的。

文章大綱:

比投資方法更重要的事是?

省下排兩小時的隊伍,省下貨比三家的時間為了少付幾10塊。假如反過來呢?花點小錢,讀幾本好書,買到他人的時間,節省自己的時間,快速抓到作者的幾句精華。花點錢,充實自己,加強語文能力,加強簡報技巧,增進人際溝通、強化與他人協作的能力。

工作80%的內容都是枯燥無味的,幾年前開始,我有很強烈的拿回生活自主權的念頭,後來我想通了一件事,假如工作在短期是暫時避免不了的,那麼我為何不在工作上拿到最好的績效,取得最好的每單位(小時)報酬呢?常常我們在買東西時喜歡找C/P值最高的,同樣的工作上也是一樣,反正幾年是免不了的,那麼我就要拿到最高的薪資,更高的儲蓄率,更快的達成我的目標。

網路普及後,人們取得資訊越來越容易,相對的也衍伸出越來越多困擾,就是訊息萃取的難度變高。如何從無限展開,無窮盡的資訊鍊中,拉出一條真正需要的訊息變得相對不容易。同樣的,投資看似變得越來平常也更容易下單,但雜訊也越來越多。

現在輕易地可以看到百家爭鳴,各式各樣的投資方式,讓人們更容易接觸投資是好事。但是,我覺得有件根本的核心卻慢慢的鮮少被提及。也就是理財

投資自己、專注本業

我認為投資的前身絕對建構在理財的底座之上,而理財就是那些看似八股又老生常談的內容,既枯燥又不流行。

前陣子受邀台大證研社演講,我先用了一個小時談論理財,而不是投資。劈頭我就在合理的假設與主計處的數據下,引用的Mr.Market的工具,計算了一輩子究竟可以存下多少錢,答案是500萬。

目的並非喜歡恐嚇學子,而是為了提早了解現實世界的運作方式,且我相信對於台大學生而言,會是一個激勵與促使他們提早為未來規劃與擬定應對方針。

接著我談到高薪與提高儲蓄,減少花費。應當想方設法地提高本業收入,專注本業,投資自己、提升自我能力。透過薪資獲取的報酬遠比投資報酬來的多。不要因為資金少就想著短期翻倍!!!我以前也曾經是這樣想法,但我發現讓我無法讓我專注本業,還得冒著高風險。

減少花費

再來,談到減少花費,我引用[書籍閱讀心得]我用死薪水輕鬆理財賺千萬(上篇)書中的數據 : 美國千萬富翁平均購車價是3萬美元,最愛的車是實用且容易維護的豐田汽車。

說到車,提供自己一個田野調查,不一定完全準確,不過與同事談論過這個話題,得到的結果都非常接近。我們公司的停車場,戶外停車場大約停放1千輛汽車,屏除國產車之外,最受歡迎的品牌依序是BMW,Lexus,Benz,Audi佔比例約25%,而且我看的到的只是非主管級的數量。

當然,每個人的財務規劃與對人生的定義都不相同,任何人都沒有權利評斷他人的選擇,因為不是我在為他過日子,他也不是為我而活。我只想分享我看到的現象,沒有對或錯之別。

時間與機會成本

但是,我習慣用時間與人生成本的概念來思考這項問題。

前陣子剛好看到Mr.Market的另一篇文章,小資族月薪40K卻存不下錢?原來工作一整年,其中 7個月只為了活下去

他將人生中的花費,轉換成月份,會比金錢金額,更有深刻體悟,因為時間有限,每一筆花費,都是用心力與青春年華,換取而來。爾後,是不是應當更加謹慎為之呢?

文章中,市場先生正好也計算了車的花費,占比人生工作收入的多少份額呢?以80萬的車為例,是1.8年。看起來好像也還好阿,犒賞自己辛勞不過1.8年。但是還這不包含維修,保養與稅金。假如是更高價的進口車,花費更是2倍以上起跳。再者,我看得更深一層,就是機會成本,我在收到每一筆獎金時都會用簡單的報酬率,去推算,假如我不花掉這幾10萬,在30年後,以7-8%的報酬計算的話,實質的機會成本是多少。算完之後,我大多的決策是,我要讓金錢為我工作,產生源源不絕的現金流,我願意忍下暫時的消費欲望。

同樣的,如果將安全,品質,附加價值(他人投射眼光),幸福感…等因素加進購車考量,那又更說不清楚了,因為這些無形的情緒,無法簡單用金錢衡量。同樣的,這沒有對與錯,然而任何支出決定,或許都得先衡量時間付出與機會的成本

改變我人生的一篇文章

2013年時,Wennine散漫遊的一篇文章,巨大的影響著我爾後對於金錢的概念。她在33歲以ETF為主,靠著5%的年化報酬率的方式下退休。

當時不意外的這篇文章一樣被酸爆,1.妳不過就是在美國收入比較高而已!2.哪有可能找的到長期年化5%報酬率的投資報酬率?

第2個問題比較簡單,我先回答。近年ETF被動式投資已廣為大眾接受。VT+BND(or IEI)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了。

我真正想談的是第1個問題,Winnie與先生花了10年,積攢下3000萬存款(我以作者推算的花費與ETF的報酬推算)。老實說,就算我的薪資水準與他們相同,我很有信心地說,我”沒有辦法”將儲蓄率拉高到80%

在文章中,她談到一段令我深刻的話,非常符合現實狀況”收入提高,消費額通膨”: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認為退休是很久以後的事, 選擇把收入拿來”增加生活品質”。買了各式各樣東西,還得買個家背著房貸來囤積這些東西。工作累了,就請年假出國一星期走馬看花,再多買點記念品來慰勞自已的辛勞。收入多了就去遠一點的地方,買好一點的車,換大一點的房子,三四十年的生活就這樣週而復始過著。完整文章:http://winni328.pixnet.net/blog/post/101867335

那我就要請問問這些問題的人們,如果你覺得薪資不夠高,那就去掙阿!儲蓄率不夠,那就去檢視開支阿,哪些必要,哪些其實只是想要?不買車、不買房、不買新衣服,這對一個女孩來說,有多麼不容易,可想而知。不花大錢蜜月,改以國內旅遊,一樣是開心甜蜜。該體驗的人生快樂,她一樣都沒有少,只是習慣與價值問題。他們倆在年輕時犧牲了世俗覺得必要的花費,苦其心志了10年,就為了長遠的財務目標。年輕時候受苦,是種福氣:老的時候受苦,才是煎熬。–馮崙我們又有什麼資格,數落人家薪資太高,所以才能如此這般。我就是做不到他們能做到的事,因此,我獻上的是最大的祝福並反過來反求諸己,而獲得啟發。

延續Wennine的儲蓄話題,回到我自己的一點小小成就!

帳面現金真的很窮

2017年的過年前,台幣大升值,時間點恰恰的好,因為趕上了公司發年終。過去幾年,我養成了一個習慣,慢慢地我發現,真是一個好的存錢方法。現在網銀都很方便,我設定了每月固定換匯時間,一個月兩次。每當有大筆獎金時,假如台幣匯率沒有明顯升值,我就會大筆的換成美金,然後馬上跟過去幾個月換好的美金一次大筆匯往IB(省下一些匯費)。

因此,我其實很窮,帳面上的很窮。資產大多都在美股帳戶中,但我知道好的資產可以持續為我帶來收入,就像金雞不斷金蛋一樣。
這在一開始執行真的很不容易,因為沒有餘裕現金的安全感。那些年來我一直保持一個習慣,銀行帳戶中不放超過15萬塊活存,與一年的緊急預備金在定存,並拆分成三個月,半年,一年,共三筆存放。

此外,我使用六罐子收入分流法,月初就將按照固定比例分流至,投資,知識學習,享樂生活…等6個子帳戶。然後將每年固定的費用:保險費與所得稅都先用一年定存放起來。這樣之下,口袋空空,我想要亂花費的可能性也降低了許多。

因此,在過年前匯款時,心理估算了一下,過去兩年半,我多積攢下130萬的現金。當然講出這個數字,還是有點難為情,說起來不多,但這是我自己的一個小成就。和許多創業家或是企業高層相比,微不足道。然而,財務管理是我自己和自己的競賽,從中,我還是不掩一絲成就感。把自己照護好,不拖累社會。我對自己和家庭負責,進而再貢獻社會。

我對投資人生的體悟

最後,談完理財,儲蓄與花費之後。我想談談我對於投資本質的體悟。我認為投資是生活體悟的延伸,唯有在身心狀態都合適的狀態下,才能退居後位泰然的看著每一顆希望的種子茁壯,我常說這是舒服的持有,唯有當你覺得舒服的狀態,才能在市場波動時Hold住持股之餘,更進一步的抓緊機會逆勢買進。我很喜歡現在的自己,也很滿意現在的生活。或許我沒有過度擴張物質享受,但仍覺得過得非常舒適而滿足。

而這樣的心理狀態,才有機會很放鬆的享受投資的樂趣與成果。因為,我不是以強烈金錢的念頭(蘿蔔)掛在我眼前,就不會把路走偏,更不會汲汲於瞬間暴利。我有足夠的耐心與堅持,來走完一生的投資旅程。先做好理財,投資自己讓知識升級,專注本業提高收入,再求讓投資帶給你複利效果,成為你累積財富中的另一具引擎。

我不求投資能讓我錦衣玉食,但求自在喜樂。引用一句我非常喜歡的話來結尾,出自清代的〈增廣賢文〉「廣廈千間,夜眠僅需六尺,家財萬貫,日食不過三餐。

後記

2015~2017年間,我常在PPT常被鄉民取笑:

你這麼會投資、還需要開課撈錢?

我現在的回應是 : 這兩者並不衝突,我只是在做會讓我感受到熱情的事情。我喜愛寫作、分享、授課、從中獲得極大滿足。寫文章這件事,一做就是6年,一篇公司分析文章要寫16小時,除了Passion我想不到還有其他可能了。假如一開始寫文章的目的就是賺錢,那我肯定走不了這麼久,唯有喜歡與熱愛才足以支撐我到現在。的確,當我能影響更多人 X 為更多人創造價值時,金錢有可能會是在我發揮影響力的過程中隨之而來的,但金錢是結果,卻不是成因。

Banner圖片來源:http://photopin.com/free-photos

Loading

關於作者

我投資美股,主要方式為超長期價值投資持有股息成長型企業,
並搭配簡易選擇權以合理價之下的價格購入,且將股票出租,每月創造現金流,讓等待的時間也能額外創造被動收入並加速雪球效應產生的速度。
現金流就像我種樹, 只吃果實,也只取我夠吃的果實,而樹枝仍會持續茁壯。

延伸閱讀: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