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2

閱讀 : 分鐘

0  則留言

2017年第一季我的投資組合之視覺化儀表板報告

By 追日Gucci

2017-04-02


☕️我的文章對你有所幫助嗎?那麼考慮請我喝杯咖啡吧!☕️

Loading

StockSnap PHE63L27S6

圖片來源:https://stocksnap.io/author/1

在年初時弄了
我的投資組合之視覺化儀表板_Beta 0.95版
我的投資組合之視覺化儀表板_Beta 0.8版
以因應隨著我的DGI投資組合趨於成熟,因此重心慢慢從找尋低於合理價的企業,轉移到管理投資組合上。
投資企業,其實就該將自己當成股東,甚至是經營者。
唯有轉換成這樣的角度,才會自然地將投資重心聚焦在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與經營層面上,成為自己投資組合的CEO。
因此,當投資組合慢慢成熟之後,應當轉向管理層面。

這是DGI儀表板上線之後,第一次寫更新報告,因為我很好奇,可以看到什麼有趣的現象,以及透露著什麼樣的故事。

OverView
首先從最高戰略等級,GICS Holding產業比例開始。

GICS Holding 2017Q1

這個版本與現金流報告中的GICS圓餅圖的差異在於,這張圖是不包含現金的,因此有些產業區塊的佔比會看起來更高。
因此即使有些產業超過我計劃的比例(黑色Bar),也不須擔心。
例如超出比例的產業,工業超出2.5%,科技超出3.5%,必需消費5.8%。
然而因為手上還有15%的現金,且還在在職累積階段,因此下次再購買的時候,只要挹注在其他產業上面就能夠彌平超出的部分。
至於距離目標比例缺口較大的產業,很明顯看到是健康照護、Reits與電信,這部分在Q1現金流報告已提到,靜待市場大幅波動。
另外,針對電信區塊,因為選擇不多,最大不過4家,其中前2大已佔據90%份額,且VZ近年的發展方向不是我認可的。
然而單一企業,我儘量守在5%之下,因此,從現實層面而言,我必須重新思考是不是需要將電信配額從7%調降至5%。

Holding For GICS

PH Price 2017Q1

與之前差異不大,前5大持股依序為T,PM,WMT,ADM,PH,上季是T,PM,WMT,APU,ADM。
因為PH在Q1明顯上漲(如上圖Price),因此擠下了APU。
而左下Price與右下Dividend Growth都更新至Q1,其中Fair Value是晨星合理價。
順道看到,PH,Q1股息宣佈成長4.8%,股息連續成長年數從60上升至61年。

Performance & PayBack
Performance

Performance 2017Q1

先前在我的投資組合之視覺化儀表板_Beta 0.8版解釋到Performance是用柏拉圖呈現,一般在工作上,大家應該蠻常接觸到的,主要用來看大部分的X是從哪些Y而來。
在我的DGI組合也看到同樣現象,其中我畫了一條紅色虛線,方便檢視80%的獲利從何而來。
以Q1的圖看來,抵到80%獲利的是CVX,表示80%獲利是從包含CVX左側的這些三分之一的企業而來。
而最大的獲利來源是PH,帳面資本利得率為71.34%,貢獻DGI組合帳面資本利得金額的10.86%。

Payback%

Payback 2017Q1

在國外,因為長期價值投資與DGI較為盛行,除了投資者會看YOC(成本殖利率)之外,也會看Payback%來大約知道,長期投資企業多久能夠回本。
當然這個回本指的就是以當前股息靜止不動之下來推算,實際上如果是股息成長的企業,所需年數會更短,因為預期股息會成長。

橘色Bar為購買成本,藍色Bar為回本金額,排序以回本金額為主;此外,我的Payback%還包含現金流。
為了讓購買成本與回本金額在同一個X軸上顯示,呈現出水位的感覺;不過必須犧牲掉以回本率來排序的方式,因此我取折衷將回本率以文字顯示;這也是為什麼會看到排序較後面的企業,卻會看到回本率%較高的原因。
當中回本率最高的為ADM與T,都是(28%),其次為GPS(24%)。

Fundamental Part1與Part2不再介紹,我用的是會計年度,非季度。
因此,如果會計年度是在這幾個月內結束的就會更新。
放了幾個簡易的財務數據,方便檢視,實際上在研究時,還有許多其他數據需要查看,也許往後視需要再增加。

Fundamental 2017Q1

Passinve Income

PassiveIncome1 2017Q1

與於現金流報告中的被動收入(下圖)表現方式類似,只是將股息與現金流以堆疊顯示。

E8 A2 AB E5 8B 95 E6 94 B6 E5 85 A5 By E6 9C 88 E5 AD A3 2017Q1

此外,在下方增加互動明細,能夠Drill Down到每一家企業,這是現金流報告版本所沒有的。

PassiveIncome2 2017Q1

Risk Measurement

Risk Measurement 2017Q1

一直以來我特別重視波動(標準差),從理論層面來說標準差越大,複合報酬率越低;
而從現實層面而言,波動小一點,心理舒服些,也較容易捱過市場波動時期。

這次順道把我的每日波動(綠色)從條狀改為區域狀,這樣在視覺上與S&P500有較大區別,能夠更清楚檢視我的DGI與整體市場波動的差異,也就是綠色相較於紅色在波動上更小。
我的2倍日標準差在-1.5%~+1.6%之間。

Entry Point VS SPY Fluctuation
這個單純是希望驗證自己的投資風格是不是與我認為的一致,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也就是數據是否能夠證明,我想的與事實相符。
上回在我的投資組合之視覺化儀表板_Beta 0.95版介紹文章中已說明,我已找到了我想要的了。

Entry Point

EntryPoint 2017Q1

入場點,Y軸上方表示S&P500上漲;Y軸以下則表示下跌。而那些較大顆的圓球即顯示購入的日期,球越大顆,顏色越深則表示購買的筆數越多,例如那顆大紅球是在英國脫歐時產生的;而最近在4/1附近的那一顆,則是WSM在3/21產生的。

Buy Attribute

Buy Attribute 2017Q1

不過我仍不滿足於上述證據,雖然有幾顆又大;顏色又深的球確實是在Y軸之下,不過仍有其他中等大小的球在Y軸之上。
因此,我再換一個方式去找證據,將X軸改為S&P500漲跌幅,而Y軸換成購買金額。
從這個角度,就看的特別明顯,大部分坐落於Y軸左側,且用了統計的相關性分析,得出之間帶有負相關性;越向左,我越有購買的傾向。
雖然負相關性沒有非常強烈,不過這也可以理解,畢竟S&P500整體市場下跌時,也不代表個股就會下跌。
但至少可以看到,我的購買與整體市場之間的悲觀情緒濃度,沒什麼太大關係。

總結
花了一些時間弄了這個工具,或許久久半年才看一次,不過還是有達到我的目的。
更重要的是我很享受這份投資的樂趣。
每研究一家企業,我就對一家企業或產業增添了一分見識 。既滿足我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也加深了達成長期財務目標的信念。

儀錶板連結置放於部落格上方的Menu:

Menu AddTableau

[免責聲明] 本資料僅供意見參考使用,不得作為任何金融商品推介買賣之依據, 亦不得作為向他人提出投資建議使用。 本人已就可靠資料提供個人適當意見與資訊,但不保證資料完整性, 如有遺漏或偏頗之處,請瀏覽人士,自行承擔一切風險,本評論不負擔盈虧之法律責任。其中所出現的個股標的僅作為舉例說明使用,並無意圖引介任何人至美國券商開戶,亦無意圖向任何人推薦投資標的。

關於作者

我投資美股,主要方式為超長期價值投資持有股息成長型企業,
並搭配簡易選擇權以合理價之下的價格購入,且將股票出租,每月創造現金流,讓等待的時間也能額外創造被動收入並加速雪球效應產生的速度。
現金流就像我種樹, 只吃果實,也只取我夠吃的果實,而樹枝仍會持續茁壯。

延伸閱讀:

發佈留言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