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每月報告格是幾乎相同,因此改為以季做為整理,以節省時間。
第二季現金流被動收入合計NT$88,095,Q2年增率244%。
享受著雪球效應所帶來的樂趣。
另新增高品質企業VFC,PSX,DIS,AAPL,EMR,ABT,DE納入現金流製造機。
下文會有詳細清單。
現金流就像我種樹, 只吃果實,也只取我夠吃的果實,而樹枝仍會持續茁壯,種子也能萌出新芽。
投資組合風格雷達圖
特性為以Income被動收入為主,Value價值處於合理價,Health財務體質中等,Past過去一年表現一般,Future未來3年EPS成長溫合的DGI(Dividend Growth Invest)股息成長組合。
未來一年與三年EPS成長預估
過去一兩年我買了許多看起來很醜的企業,自然不意外在短期1~3年,可能遜於整體市場,然而投資是資產必須為我效勞一生的行為,那可能還長達50年,在時間的長廊中,1年3年都太短暫,檢視投資組合的最小單位,我認為應該至少是10年一期吧。
All there is to investing is picking good stocks at good times and staying with them as long as they remain good companies.-Warrent Buffet
以下為Simply Wall St.對我的資產組合所做的報酬評估,參考即可,並不在意。
結算報告分為4個部分:現金流(當月與次月預估),股息成長狀況與YOC更新,現股交易日誌,資產總覽。
一、現金流(細分為股息以現金流)
1.股息:
第二季配息明細:
右側指標(租金投報率%),想像成我擁有的企業都是房子,雖然近期股市下跌會產生帳面虧損,但我並不會急著也沒有打算把房子賣掉,我要的是源源不絕的現金流水庫。也能想像成,我種了數棵果樹,只吃果實,不砍數枝,更不砍樹。
租金投報率=當月現金流總計/(股票投入資本+現金流投入租本)
P.S.賣葡萄成本的履約價x25%(券商保證金2.5成),賣可樂出租成本則是0,因為已經擁有股票,因此是零風險,自然不需要保證金。
P.S.如果是賣裸可樂(手上沒有資產),保證金為合約價值的2.5成。
P.S.信用價差(Credit Spread)的話,保證金則是履約價間隔,
例如:賣210合約買211合約,因為最大風險已鎖住,因此保證金為(211-210)x100 =100
2.現金流:(美股1張的單位是100股,因此現金流等於報價x100,如0.55就是55塊美金)
Q2現金流明細如下:黃底表示為組合策略。
P.S.手續費以$1計算,放至結算不需加收手續費,使用券商Interactive broker。
P.S.P&G賣葡萄,在先前分析文章價值投資獵人之股息成長低於合理價的P&G
已預估合理價為79.65~84.08,而80以下是我屬意的價格,因此賣葡萄,1/20/2017到期,履約價80,收取租金465美元,我將以$46.5攤銷至每個月的現金流中。
7月預估現金流明細如下:
因報告改為以季整理,因此不再整理次月明細。
總覽被動收入在近三年的成長狀況,上圖By季,下圖By月。
接著一樣是以月為X軸,不過是再將被動收入,區分為股息與現金流。
可以看到2014年時,組成主要為現金流(橘色),而2015年後,因為我已經轉型為DGI(股息成長投資),因此股息(藍色)的比例顯著拉高。
二、股息成長狀況與成本殖利率YOC更新
首先為旗下企業在2015年股息成長狀況:
扣除掉4家原本就不配發股息或是股息不成長的企業(ATW,CSAL,SOUHY,WIN),其餘有23家達到我希望每年成長5%的目標。
接著看到,截至目前為止,2016已宣布股息成長與股息減少的企業如下:
目前已有17家企業宣布股息成長以及2家股息下砍,分別為BBL與NOV。
對於DIG的投資者來說,
風險的定義不是股價波動與帳面損失而是:
1.現金流減少
2.現金流成長低於預期
且從長期數據顯示,不配發股息的企業年化報酬率為2.3%,而股息下砍或終止為0%。
因此,股息下砍是為評估賣出旗下企業的警示,
然而,賣出需要更多綜合的客觀因素方能做出決策,價值投資既是科學,也是藝術,之間需要一種微妙的平衡。
股息下砍對我而言,是一個觸發點,但絕對不是唯一的考量。
我還會考慮以下其它因素:
1.部位佔比是否過大,超過投資組合5%?否
2.企業發生質變或基本面嚴重改變?否
3.企業被併購?否
4.企業分拆?否
5.財物體質是否惡化?否,兩家企業負債率都很低,且自由現金流皆為正數。
5.當前殖利率低於2%?是
6.當前殖利率高於8%?否
7.是否找到其他更好的企業替代?否
因此綜觀以上,我決定暫時保留BBL與NOV,多2-3季時間觀察。
剩餘9家 (GPS,RS,CMI,PM,UNP,PH,WFC,CVX,VFC)當中,我認為CVX的自由現金流壓力較大,假如油價再低於40以下超過1年,可能有砍股息的狀況,其餘企業應當無虞。
因此,即使BBL與NOV下砍股息,然而全年總組合的股息成長率應該還是能達成5%的目標。
最後是成本殖利率%,而成本已顯示在上表中,
成本殖利率意指:當年股息/買進成本。
因此,只要股息持續成長,成本殖利率只會越來越高。
三、現股交易日誌(細分為現股,賣葡萄結算接到股票)
1.現股
順帶一提,下表是BrExit前我預先做好的採購清單,
BrExit長遠的影響大小,我不清楚。
我只專注旗下企業經營,其餘皆視為噪音。
釘住自己的長期計劃,先投入1/5的資金,後續如何發展不是我能左右,但我能左右我的思緒。
2.賣葡萄結算接到股票:
本月沒有賣葡萄接到的股票。
四、資產總覽更新
同部更新於:資產配置總攬
Q2,我旗下所有企業的資產變化,細分為股息,選擇權與帳面資本利得。儘管資本利得我不會去實現它,只要企業護城河不變,且評估能持續維持下一個10年,那麼我希望持有的時間是永遠,因此帳面損益對我沒有實質影響,列出來也只是能更加全面顯示變化的全貌,總之,早晚都會遇到股災,屆時資本利損至少都是-30%起跳。
對照S&P500,在第二季微幅上揚,已不若中國新年後,從2月份低點算起至三月底,共上漲15%那般,總計第二季S&P 500上漲2.91%。
從下一張圖表,看得更為清楚,上圖以GICS區分,X軸為持股比例%(比例越大球體也越大),不同產業的資本利得在Q2已出現分歧,當中以電信服務,REITs,必需消費,工業為最高。
下圖則以旗下企業顯示, X軸一樣為持股比例%(比例越小為紅色,比率越大為綠色),當中以ADM,WPC,CSAL,T,PM為最高。
下一張圖表整合了所有資產變化的要素,現金流(選擇權),資本利得,資本虧損,當前資本與股息,如此能清楚看到每個月資產變化的來源為何。
(每次資產如階梯跳高,是因為再匯款所致)
最後,為從2013年至今(未賣掉任何個股)的帳面資本利得報酬率(不包含股息與現金流),其中三分之二購買於2015年。
ATW絕對是我最差勁的投資,至今下跌52%,當時造成整體帳戶1%的虧損,雖然當時我一樣做了質化與量化分析,但我就是無法避免看走眼的時刻。
回想當時,我還沒有接觸DGI(股息成長投資),更加不了解股息連續數10年成長,所代表的事實與重要性。
我在分析上肯定犯了些錯誤且ATW不是股息成長的企業,就已經不符合第一條“股息成長企業代表著成熟產業,且企業營運模式能長時間獲利與擁有領導地位。”
同樣問題,也發生2013年,我在美股購買的第一家企業WIN,雖然每年穩定配息不減,然而10年不成長的股息,就代表著企業獲利原地踏步,且不是對股東有好的企業。
我坦然面對錯誤,也知道不可能不犯錯,我認為有盈有虧的帳戶才是真實世界,把把贏,筆筆賺,不是我所長,但我做對的時刻總要多一些。
僅造成虧損1%,是我做對基本的風險控制,從產業分散,單一企業佔比分散,到殖利率高低分散與股息成長率分散。
因為我深知,
1.任何評估都有失準的時候,分散化可以保護組合不遭受單一企業重擊。
2.即使1-2家企業股息下砍,也能保障收入持續成長。
如今,我已全然是一位DGI,享受著眾多高品質企業帶給我,股東的收獲與滿足。
企業個股佔比(不含現金),
本季增加了非必需消費VF Corporation(VFC),Johnson Deere(DE),
能源Phillip 66(PSX),非必需消費Disney(DIS),科技Apple(AAPL),
工業Emerson Electric(EMR),醫療照護Abbott Laboratories(ABT),
以下對這些心進企業做簡述,因迪士尼媒體與蘋果電腦大部分人已過於熟悉,便不再多加介紹。
VFC V.F. Corporation
VFC成立於1899年,總部位於北卡羅萊納州,
企業主要從事戶外服飾,休閒服飾,鞋類與配件商品。
知名品牌包含,The North Face,Timberland,Lee,Kipling,Wrangler,Van’s,Jansport,Lee等。
PSX Phillips 66
菲利浦66成立於1875年,總部位於德州的休士頓,
企業經營項目分為石油天然氣運輸,儲存與精煉,石化產品,特殊化學品,以及負責銷售。
EMR Emerson Electric
艾默生電氣成立於1890年,總部位於密蘇里州,
是一家提供工業與商業自動化解決方案的企業,包含工業自動化,程式控制儀器,發電機,不斷電系統,以及氣候科技技(包含暖器,空調,冷藏,風扇通風等)。
ABT Abbott Laboratories
亞培藥廠成立於1888年,總部位於芝加哥,
是一國際化且產品多元的醫療保健公司,主要從事營養品,醫療器材,檢驗技術、製藥的研發,製造與銷售,,橫跨醫學領域從預防,診斷,治療乃至於照護。
2013年將生物科技(製藥)分拆出去成立Abbvie(ABBV)。
DE JohnDeere迪爾成立於1837年,總部位於伊利諾州,
主要從事農業,林業與建築機具佔80%營收,另外20%提供金融服務(融資,貸款)給Deere經銷商。
企業個股ByGICS佔比(國際產業分類),
歷經二年半,我總是在低於合理價時,買進高品質企業且股息連續數年成長的企業,終於讓現金比例僅剩4.7%。
且這季終於增加了苦等多時的醫療照護亞培ABT,等待了嬌生(JNJ)許久,我估計股災之前應該難以在合理價之下擁有JNJ這樣的企業,不過同樣優秀的亞培在BrExit期間出現了機會。
至此,我的資產組合算是初步完整,達成GICS共11個產業的分散,雖然醫療照護還僅佔1%。
下表則是以GICS分類,顯示我最後要達到的目標比例,與目前配置相比,差異最大的還是必需消費與醫療照護,因為這兩個區塊低於合理價的企業實在不多,畢竟這類企業都相對穩定,要等到合理價格必須更有耐心,如P&G,KO,PEP,JNJ等。
另一種更細產業分類樹狀圖,我很喜歡,很適合用來檢視投資組合的分散性,適時做些權重調整。
可以看出目前我在大部分產業布局都已成熟。
接下來的重點會擺在尚未佈局完成的(線條較細的),如金融服務與醫療照護區塊。
P.S.不過隨著資產慢慢增加,這圖已經過小,不便於網上閱讀了。
ETF資產組合,
本月沒有新增ETF,亦沒有再投入。
[免責聲明]
本 資料僅供意見參考使用,不得作為任何金融商品推介買賣之依據, 亦不得作為向他人提出投資建議使用。 本人已就可靠資料提供個人適當意見與資訊,但不保證資料完整性, 如有遺漏或偏頗之處,請瀏覽人士,自行承擔一切風險,本評論不負擔盈虧之法律責任。其中所出現的個股標的僅作為舉例說明使用,並無意圖引介任何人至美國券 商開戶,亦無意圖向任何人推薦投資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