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3

閱讀 : 分鐘

0  則留言

[閱讀摘記]數字管理的12堂必修課資產負債表篇

By 追日Gucci

2017-04-03


☕️我的文章對你有所幫助嗎?那麼考慮請我喝杯咖啡吧!☕️

Loading

E6 95 B8 E5 AD 97 E7 AE A1 E7 90 86

我習慣每三個月採買一次書籍,閱讀已經是我10多年來的既定習慣。
既是知識也是食糧。

去年開始我很少再讀任何投資方面的書,唯一一本是你沒學到的巴菲特:股神默默在做的事,非常棒的一本關於指數化投資的指導書,涵蓋了人生與投資圓滿的課題。
除此之外,我多半是閱讀ㄧ些簡報技巧,時間管理的書籍,其中又以翻譯文學為最大宗。
如:鹿王,迷霧之子,遠山的回音,燦爛千陽,空洞十字架…等等。實在太多,無法備載。


這回要買書時,沒什麼想法,腦中也沒有採購清單,因此,厚顏的在Line請求學員們推薦。
而範圍不限,從哲學,人文,律法,文學到理財,共網羅了10本好書,感謝各位的幫忙。

其中這本數字管理的12堂必修課是我最認真畫重點的一本。
副標題是3張表x3個數字,沒學過會計也能懂財報
3張表應該是指常見的財務報表,至於3個最終數字是什麼,還不清楚。
這本書我剛讀完前兩章而已,不過淺顯易懂,特別適合打基礎使用。

仔細回想起來,我好像沒有認真的從財報書上學習閱讀財報的經驗。
現有的一點能力,部分來自於許多投資書籍或多或少提到過一些,然而絕大部分,我都是從平常在分析企業中,實作且慢慢的死嗑財報而來。

因此,看完前兩章之後,作者就像一位老朋友似的,在跟我對話,補足並加深那些我本來未知或已知的部分。
這種感覺還挺好的,既熟悉又陌生,我願意讓自己”放棄存量“,擺脫既有包袱,初學者的心是空空如也!
應該能夠補強那些,在過去靠實作中,推測得出的結果。

前言
你可以從本書學到什麼?不論以下問題是否定的,這本書真的都能給人基礎的企業財務觀念:

  • 適合至少每個月都能拿到完整的公司財務報告
  • 能否聽懂會計師對報告的說明
  • 利用財務報告中的資訊,幫助自己做出對公司有益的決定

這不是一本關於會計學的書,作者也不打算傳授如何從事繁複的記帳技巧,這個工作請讓專業的會計師來做,幫助企業報稅。
財務報表真正的作用,是協助企業管理者或者擁有者(如我),弄清楚企業的所有現況,賺不賺錢,是否有危機,哪裡做得好,哪裡做得不好。
正如書中舉例,飛行員也需要精良的儀器,包含導航裝置與儀表板等,才能知道前進的方向,並確保所有零件運作正常。

此外,這也不是財務分析的課程,相反的本書的目的在於如何完整的評估企業的表現,如前述的3張表x3個數字。
以及解釋那些因素會主宰這三種報表。
簡而言之,該書的對象是經理人,經營者或是像我一樣自認為企業經營者的股東,對於這些真正想要了解企業營運狀況的族群所設計。

Lesson 1 關鍵報表
光看存款簿,看不出名堂

一般家庭有收入也有支出,相對於企業的情況好像沒什麼兩樣,只是需要多一位會計師。
然而,為什麼企業就不能像家庭一樣只看存款簿就好啦?
其一是債權部分要複雜得多,能向你帳戶要錢的人(企業)多的多。因此,不可能將這堆債務都記在腦子哩,做有效的分配。

其二是企業很少採取現金制的作業,反觀家庭多半是現金交易,只要不是左一張右一張信用卡的刷卡,基本上到月底大致上都能掌握自己的結餘狀況。
書中舉了簡單實例,假設企業向承包工程,向客戶收了30%訂金,這時企業的帳戶多了許多現金,但實際上這份現金並非企業付出勞力賺來的。
相反的,當工程進行完畢,企業的處境就反了過來,因為代墊70%的工程款還沒拿到,這時企業”應該”賺到的錢比實際上收到手的還多。
而在財務報表中,至少就要能夠看到這一點。

其三是企業必須做一些更複雜的財務決策,一般家庭只需要收入Cover支出,最好能有結餘更棒。要考慮的面向僅止於在當前的支出與未來的儲蓄之間拿捏平衡即可。
反觀企業就複雜得多,例如手上現金到底要不要買新的設備,擴充新的廠房,還是再融資來做這件事?
如要擴充,那是哪條生產線或是事業群的獲利狀況較好?諸如此類的決策,都需要一套完整的會計資訊來協助。

然而多數的經營者,尤其那些1人公司,單純是找一位合格會計師,每年幫他們報一次稅,且以為看看稅單就能夠知道企業經營得好不好。
然而,稅單是最不適合用來檢視經營準則的東西,因為一年報一次的東西,裡面還包含一堆現金與非現金項目,看完只會更加搞不清楚經營狀況。
退一步的說,好的會計師會設法使用合法方式,來讓稅款更少。

因此,好的財務報表能回答下列問題:
你的公司在一段期間內的財務表現如何?(損益表)
如果公司勞運稍走下坡,你是否有足夠本錢撐一陣子?(現金流量表)
你公司的財務狀況與競爭者相比,情形如何?
你在設備方面是否投資太多?(或是太少)?
你處理應收帳款的能力如何?
你是否有能力償還各項貸款?
你是否能給自己加薪?

Lesson 2 資產負債表
公司擁有什麼、積欠什麼

資產負債表與其他財務報表有一個非常不同之處,在於其他報表都是涵蓋”一段時間”的整體表現。
然而資產負債表只表示,截止至”某一天“為止的結果,代表著當時的處境。

那麼資產負債表究竟能夠給我們什麼有趣的事實呢?
1.公司是否有償債能力?
假如明天就清算公司,是否有足夠資產來償還負債。當然有旦書,例如庫存,往後會提到。
2.流動性是否充足?
企業是否有足夠現金或流動資產,以應付短期債務,一般指12個月內。
3.公司的資產包含哪些?
手上有多少現金,約當現金,存貨,工廠與設備。
4.公司的債權人有誰?
公司的資產有多少屬於股東,又有多少債權人,這包含銀行,廠商,或是政府稅務單位。

接下來,正式進入主題,也就是第一張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
資產指的是公司擁有及使用的”東西”,而且能夠延伸到未來都算是。

接著實際拿一張資產負債表來逐項說明。
因為智財權關係,我就不拿書中的圖片,直接拿一家企業的財報來看。

事實上企業給出去的財報,每家企業會再細分的項目不一樣,但都是在講同一件事情,也只有幾個簡單的大類。

首先是左側(或上方)資產部分:
E8 B3 87 E7 94 A2 E8 B2 A0 E5 82 B5 E8 A1 A8 E8 B3 87 E7 94 A2
Cash and cash equivalents:現金與約當現金(現金等值)
包含企業在銀行存款,90天內到期存單,貨幣市場基金,另外常在財報中看到企業也列上國庫券或是短期政府公債都算。
對大部分企業而言,這部分通常僅占企業資產的一小部分,也就是真的能夠隨時拿來花的部分。
其他如應收帳款,廠房,設備都屬於非現金。

Accounts receivable:應收帳款
指的是外人,如顧客積欠公司但承諾會支付的款項,一般指的是30天內支付(當然有些票期更長),因此幾乎可視同現金。

Inventories:存貨
包含原料,半成品與成品,乃至於躺在貨架上待售也算,而存貨價值是以”成本“做為計算。
當然,企業都希望存貨越快賣出越好,因此存貨也接近現金。
假如企業的銷售天數較長,最好不要將他視為現金,這個可以從Days Sales Of Inventory(DSI)得知。
以上統稱現金資產

Customer financing assets:應收票據
指的是企業借給顧客的有息貸款,有些企業會有這一項。

Fixed assets, net淨固定資產
淨固定資產 = 固定資產-累積折舊
固定資產很容易想像,包含廠房設備,辦公樓等買來可以用很長一段時間的。
因此很明確屬於非流動資產,除非企業決定售出,否則不會將其變賣換成現金。
值得注意的是,會計師衡量固定資產的價值是根據”歷史成本“,而非現值,有其缺點,書中會再後述。

累積折舊:相較於前述幾項都很好理解,然而這是第一個容易讓人摸不著邊的項目,因為他只是一個”紙上數字”。
折舊是一種將資產成本,根據一定年份分攤的計算方式;至於分攤幾年,一般與資產的”使用年限“相當。
舉例而言,企業花4萬美元買了一輛車,這時會在固定資產上增加4萬美元,而會計師每年會將此價值減損計在損益表上,作為支出;而在資產負債表上就是認列在累積折舊中。
假如是製造業的話通常會將淨固定資產寫成淨設備資產列如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來表示。

Other assets:其他營運資產
這部分就包含廣泛了,例如預付保單或者是預付辦公室租金。

Other Investment:其他投資
範例UTX沒有這項,但KO有,指的像是長期定存單或是其他公司的股票。

Goodwill:商譽
當一家企業收購另一家企業時,購買金額不會僅止於資產負債表的資產金額,因為被併購的企業,通常還包含了顧客名單,商業關係,企業名聲…諸多附加價值。
因此買家支付金額往往高於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價值,甚至高過許多的現象也很常見,此時多付出的部分就稱之為商譽。

然而商譽就跟資產上面的其他項目一樣也會折舊,甚至會做調整,例如之前在分析文章
價值投資獵人之EPS成長型低於合理價的CAH卡地納健康

恰好就遇上大幅做商譽減損的動作。

2013年淨利(npm)下降為GAAP會計帳面,做了一個Goodwill Impairment Testing商譽減損測試,認列一次性的non-cash impairment charge,金額8.29億美元,對實質現金流並無影響。
商譽來自於品牌價值或者預期併購後產生的化學反應都會列在商譽之中。
主因是2003年併購的Syncor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後來成為CAH中的Nuclear Pharmacy Services部門,銷售放射性診斷設備,近年效果不佳,未發揮原先預期效用,因此進行商譽減損。

接著是右側(或下方)部分:包含負債與股東權益

E8 B3 87 E7 94 A2 E8 B2 A0 E5 82 B5 E8 A1 A8 E8 B2 A0 E5 82 B5

負債指企業積欠外部的金額,股東權益則是公司清算所有負債之後所剩價值。

其中負債簡單區分為短期負債與長期負債,短債泛指12個月內償還的債務,因此擺在前面。

Accounts payable:應付帳款
很好理解就是企業向供應商購買原料,商品或是服務所需支付的帳款。

Accrued liabilities:員工固定薪資,員工保險或應付稅額…等預計確定會發生的項目。
以上稱為流動負債。

至此插一下常聽到的速動比:就是(現金+約當現金+應收帳款)除以(應付帳款+流動負債),一般標準為1倍。
而流動比:就是(現金+約當現金+應收帳款+庫存+其他流動資產)除以(應付帳款+流動負債),一般標準為兩倍,因為多了存貨。

Other liabilities:其他負債
涵蓋很廣泛,例如員工未休的假期或是是客戶預付的工程款訂金,財報也會註明哪些被列在其他負債。

Long-term debt:長期債務
超過1年以上的債務,例如借貸500萬5年,其中每年要還100萬會列於短期負債,而剩餘400萬會列在長期負債。

以上全部加總就是總債務,也是常見負債率中的分子。

再插一下話,無論是上述的流動比或者負債率,不需執著於某幾項財務比率,要看得更全面
而且更重要的是質化分析,只看數字而忽略最核心的營運模式,很難推測出企業究竟在做什麼。

例如Walmart長年從來沒有過流動比超過一般認定標準2,甚至連1以上都沒有過,能說他隨時有財務危機嗎?
抑或是信評好,融資能力佳,創造現金流能力強,Cash Conversion Cycle小,而因此不需要老是預備大量現金呢?
又如果流動比是靠庫存撐上去的,恰巧有人很在意這個數字,而沒有查證,剛好被誤導。

或者舉我常提到負債率的例子,
有時看到企業的負債率,乍看之下很高,然而也許ROE/ROIC更高,也許Debt除以Net Income極小,也許Interest Coverage很大,也許他本來就是資本密集產業。
債務本身不是惡,也不一定是Negative,端看是否合理運用與管理債務,創造額外效應。

最後是Shareowners’ Equity股東權益
包含普通股或已繳股本與保留盈餘。
已繳股本指的是股東已投入企業的資本,保留盈餘則是目前累積利潤而尚未分配給股東。
此外,有些財報還會看到Additional paid-in capital(資本公積)或是Capital Surplus(資本溢價),這邊在基本概念中暫時先不提。

至此,總結一下
左側資產指的是”東西”的金錢數值,而右側負債與股東權益指的是人所衍伸出來的債權。
因此這也是為什麼IBMMobely會將資產負債表稱之為企業快照,因為清楚地顯示出東西與人之間的關係。
然而既然資產負債表像是快照,而照出的風景,”會因拍攝的角度而定“。
因此,儘管這張能讓看出企業擁有什麼、又積欠了什麼,但是仍無法知道企業究竟賺不賺錢,現金流流入與流出的狀況為何,這就需要其他兩張重要的報表幫忙了。

[免責聲明] 本資料僅供意見參考使用,不得作為任何金融商品推介買賣之依據, 亦不得作為向他人提出投資建議使用。 本人已就可靠資料提供個人適當意見與資訊,但不保證資料完整性, 如有遺漏或偏頗之處,請瀏覽人士,自行承擔一切風險,本評論不負擔盈虧之法律責任。其中所出現的個股標的僅作為舉例說明使用,並無意圖引介任何人至美國券商開戶,亦無意圖向任何人推薦投資標的。

關於作者

我投資美股,主要方式為超長期價值投資持有股息成長型企業,
並搭配簡易選擇權以合理價之下的價格購入,且將股票出租,每月創造現金流,讓等待的時間也能額外創造被動收入並加速雪球效應產生的速度。
現金流就像我種樹, 只吃果實,也只取我夠吃的果實,而樹枝仍會持續茁壯。

延伸閱讀:

發佈留言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