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8

閱讀 : 分鐘

0  則留言

7個小提示:向其他股息成長投資者學習財富增長

By 追日Gucci

2017-03-18


☕️我的文章對你有所幫助嗎?那麼考慮請我喝杯咖啡吧!☕️

Loading

StockSnap 9QEVP5YHO3

圖片來源:stocksnap.io

每一段時間我都會從Sure Dividend(經由授權)中精選適合一般大眾閱讀的基礎材料。

原因有三:
其一,對我而言寫文章要能夠持續下去,是持續而旺盛的熱情。
因此,寫我有興趣的內容變得格外需要,然而基礎的教學文,是我很排斥的一部分,因為太瑣碎,而且離我很遙遠。
恰好,Sure Dividend經常性的會寫概念與信念式的內容,也是我認為長期投資中最重要的部分,至於用什麼方式反而不是最重要的選擇。因為,妥善的控制理智,永遠是最致命的一個環節,跟選擇什麼樣的投資方式無關


其二,儘管我已熟悉且掌握的知識,在看其他人寫出的內容時,或多或少都能意外地看到一些我本來沒有注意到的細節,在我的腦中長出新的活體連結。
知識唯有拿出實際行動與知識互動之下,哪怕只是一小段筆記,一小行字,那都是透過自行吸收之後,即使我不記得全部內容了,但淬鍊出最後剩餘的那點精華,最終會成為我的直覺與習慣

其三,再加強英文能力,我從小學開始就不間段的使用英文,當中我也提過,求學階段因為很愛玩英文的遊戲,長期大量持續累積,再加上工作之後,很幸運的是每家公司都用英文往來信件,更遑論現在都用英文與其他同仁作話語溝通。

因此,不要期待上過什麼課或是做了幾次練習之後,就能夠學會並掌握一門技藝;
真正要習得,是靠每一次學習或是每看一本書後,就試圖去改變自己的一項行為
唯有不斷衝擊並挑戰自己的底限,一旦落入知識恐慌(不舒適)區,才是真正啟動有效的學習。

進文翻譯文章正題,7個小提示:向其他股息成長投資者學習財富增長
[免責聲明]
沒有推介Sure Dividend之意,也沒有任何對價關係。

7 Tips to Grow Your Wealth Like the Best Dividend Investors
原文網址:http://www.suredividend.com/grow-wealth-dividend-investors/

股息成長投資是透過時間推衍而累積財富的一種可行且可複製的財富累積方式。
幸運地,現在有許多學習DGI(Divided Growth Investor)的資源,相當多的公開來源是從最成功的股息投資人那而來,透過書籍,互聯網或是股東公開信件等方式。
其中一個著名的方式,是掌管1億美金以上的機構投資人或是避險基金呈報給SEC的13F filings。

例如,巴菲特透過波克夏持有超過100億美金的普通股就含有許多持續配發股息的企業,也揭露在13F filings中。

這邊你可以參考之前的文章:巴菲特的TOP20股息企業,當然這只是眾多支援之一的一小部分,這篇文章將會談到7個提示關於如何向其他股息投資者學習。

投資於擁有長遠股息配發歷史的企業

其中一種增長股息收入最棒的方式就是投資於已在歷史長河中被證明能夠持續配發股息的企業。
當企業不斷的配發成長股息時,投資者即使不再投注新的資本,也能夠獲得持續成長的現金流。
當中最棒的搜尋資源就是參考股息貴族指數,而成為貴族的條件有三:
1.S&P500成分股
2.股息連續成長超過25年
3.具備一定的規模與流動性

這邊提供了51家股息貴族的清單
假如認為25年還不夠久遠,那麼還可再參考股息君王,要成為君王的條件是股息連續成長超過50年,是貴族的兩倍以上。
同樣的這邊提供了19家股息貴族的清單。

這些企業除了配發持續成長的股息之外,能夠在這樣維度的時間長河中不斷配發成長股息的企業往往具備多樣競爭優勢。

首先,這些企業的表現較整體市場好。如下為股息貴族與S&P500對照:

Dividend Aristocrats Historical Performance 1

Source: S&P 500 Dividend Aristocrats Fact Sheet

股息貴族指數已顯著的顯示其在10年間優於整體市場(S&P500)。
換算為年化差異,股息貴族指數報酬為10.14%,對照S&P500的7.62%,之間差異高達2.52%。
以下列表在不同時間長度中的報酬:

Dividend Aristocrats Performance Table 1

Source: S&P 500 Dividend Aristocrats Fact Sheet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質化原因支撐為什麼持續配發股息的企業會是個好的投資選項。

那些股息連續成長超過25年的企業必須是仰賴”持久”且”可保持”的競爭優勢。
否則,當景氣循環或是消費者隨著時代演進而產生品味改變時,企業的獲利很可能降低。
因此,假如沒有賴以為繼的競爭優勢的企業是沒有辦法經得起這樣的衝擊。

獲利降低最終將導致股息下砍,一種被Sure Dividend:The 8 Rules of Dividend Investing觸發考慮賣出的因素之一。

此外,持續的股息成長恰恰是管理團隊給股東友善的一種訊號。
這些承諾股東持續增加股息的企業也等同於向股東展示”以股東利益為出發“的政策,舉凡:

  • 較高的內部人持有率
  • 較好的與股東溝通
  • 合理的高層酬勞
  • 自家股票逆回購(下一節談到)

相信股票逆回購
逆回購(英文既稱Bstock buybacks也稱share repurchases),意指企業在公開市場當中買回企業自家股票,意圖減少在外流通股數。

而逆回購能夠增加原股東每一股的實際價值,即使企業的獲利沒有成長。

簡而易見的原因當然是因為計算的分母減少了,在相同的獲利之下,分攤給較少的股東(股數)時,每個持有者將得到更多的收益。
透過逆回購回饋給股東的效益相當巨大,如下做個簡單的試算:

  • 獲利每年增長8%
  • 假設PE維持在15
  • 75%的盈餘用於逆回購
Effect of Share Buybacks on Total Returns

從上可以看到結果,獲利雖只成長4.6倍,然而股東的回報卻增加了11.98倍。
儘管逆回購擁有明顯的優點,仍有許多學者提出質疑,這些企業只是把資本從”實體經濟”中轉移。
學者爭論的重點在於企業把與其把盈餘花在逆回購上,還不如用在創造就業,基礎建設或是其他能讓企業原生成長的擴張之上。

巴菲特就曾在2016年的年報中對於此質疑提出觀點,他談到逆回購如何創造價值的信念。

關於逆回購的主題炒得沸沸揚揚,一些人在近期宣稱這是一種違反美式精神,並冠上一項罪刑,宣稱企業移轉資金而不用於生產資金。
事實並非如此,美國企業或是私人投資者在今天都能拿到所需且充足的資本,我不知道有任何有效益的項目在近幾年因為資金缺乏而胎死腹中。
(如果你有發現這樣棒的投資項目卻缺乏資金,請立刻打電話給我)XD。

Source: Berkshire Hathaway 2016 Annual Report, page 8

此外,在他的致股東信中也曾提到逆回購的呼籲。(奧馬哈先知)巴菲特談到逆回購必須在低於內涵價值時執行。

對於長期持有的股東而言,逆回購只有在低於內涵價值時才是合理的。一旦企業遵循這項精神,那麼原有股東將獲得立即性的受惠。
想像一個簡單的比喻,如果一家企業假設有三個股份相等的合夥人共同持有3000美元的股份。
當其中一個合夥人用900美元的價格賣出股份,那麼剩下的兩位合夥人,馬上賺取50美元的報酬。
相反的,退出的合夥人假設用1100美元賣出,那麼剩餘兩位合夥人就分別損失50美元。
這個簡單的數學算法同樣適用於企業與其股東。因此,逆回購對於股東的價值是正向還是反向就在於回購的價格。

Source: Berkshire Hathaway 2016 Annual Report, page 7

當企業在高估價格回購股票時,即降低企業的內在價值,正如個人在購買被高估的企業,未個人投資組合所帶來的破壞力是一樣的。

巴菲特同時還談到兩種情況時,就不該執行逆回購,即使企業的價值被低估。

其一,當企業需要動用可用資金來保護或者擴大企業的業務,同時又不適合進一步增加債務時。
在此時,內部對於資金的需求則必須作為優先考量。當然了,這是假設該企業識別到對於未來的投資,願意花長時間來等待成果發酵。
其二,另一種較罕見的情況是,把資金用在併購(或者其他投資機會)能比逆回購低估的股票產生更大的價值時。

Source: Berkshire Hathaway 2016 Annual Report, page 7

總而言之,投資者投資這類的公司能產生良好的效果,假設這些企業擁有足夠的資金作逆回購,且企業當時沒有其他更好的投資機會。

延伸閱讀: 關於逆回購你需要知道的事

善用股息再投入的優勢

DRIP為Dividend Reinvestment Plan,股息再投計畫。
當投資者啟用DRIP意味著,將企業發放的股息再次用於購買更多企業的股數。

而股息貴族正是執行DRIP的理想代表。因為DRIP能夠讓投資者透過多種方式在未來產生更多的股息:

  • 股息貴族持續發放更多股息給股東
  • 股息再投入
  • 新的股數將在未來產生的股息,再次用於購買更多股息的無限循環中。

許多企業直接提供投資者免費使用DRIP。(Gucci補充券商也是)
作為投資一項基本的原則,降低成本,更低的費用總是好事,必須注意手續費占比整體資金比重,即使隨著資金變大,而讓每筆手續費相對占比總資產的比例變小,但降低費用總是實質的獲益。

這裡可以查到15家免費DRIP的企業名單

善用免費DRIP計劃,從長遠來看是被動地累積財富絕佳的方式。
當然,一些更積極的投資者(包括我自己)可能更傾向於有選擇地將股息再投入在出現吸引力價值的公司。
這兩種策略都能隨著時間增加股息收入。

以長期綜觀的視野投資

在今天市場上大多數的資金是掌控在大型機構手上,如共同基金,養老基金與其他大型投資者,而這些機構的投資基金在每一季都必須呈報給SEC。
雖然這些投資基金擁有資源進行透過大量研究或是更好的技術,然而時間跨度是一般投資者唯一的優勢。

投資者可以擁有的最大的一個優勢是長期導向的投資。– Seth Klarman

Gucci補充:前些日子巴菲特接受CNBC專訪時,也恰巧談到時間跨度的問題。
我認為很貼洽的解釋了許多人想要Timing Market的想法,相反的Time Market(長時間的留在市場中)反而是大智若愚的方式。

E5 B7 B4 E8 8F B2 E7 89 B9CNBC

全文: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70301/20863778.html

此文中還有更多關於長期投資的優勢,我也恰巧翻譯過這篇文章:長期投資如何複利財富

以數十年的時間維度的方式耗費最少的時間,畢竟生活的目的並非是每週花費數小時在監控市場變化上面。
長期投資者同時享有資本利得遞延的好處。(Gucci補充:境外投資人沒有資本利得稅)
當投資者買進與賣出的價差會產生資本利得稅,然而,這個稅只有在賣出股票時才會產生,意味著長期持有股票,能將利用遞延的資本利得稅產生額外複利效果。

巴菲特就善用了此方法,被稱之為巴菲特借貸
假設巴菲特出售可口可樂的股份時,將被扣與150億美元的資本利得稅,到賣出之前,巴菲特都能長年開心的收到股息。
因為他知道他的成本殖利率(用目前股息除以當時購買價格)已經高得驚人,每年的YOC(Yield on cost)已超過50%。

許多投資者感覺長期的維度的視野很是困擾,持有股票度過暗無天日的熊市,老是感到胃痛經鑾,即使是最有經驗的投資者也備受考驗決心。

Gucci補充:回到一開始談到的
“信念是我認為長期投資中最重要的部分,至於用什麼方式反而不是最重要的選擇。
因為,妥善的控制理智,永遠是最致命的一個環節,跟選擇什麼樣的投資方式無關。”
以DGI而言,選股根本不是個事兒,我相信投資風格會自己找上我,因為那就是映照我內心的渴望所形象化出來的結果(投資組合)。
真正是個事兒的,是洞察企業價值的能力,專注在企業品質,並視波動為朋友而不是敵人,
處之泰然的地看待我旗下的每家企業,不輕易地因為價格變化而放棄它。

激勵並驅使長期投資的一個簡易方法是投資於”持久”且”可保持”競爭優勢的優勢,那些幾乎可以確定在10,20,50年後經營下去的企業。

如果市場關閉了10年,只購買你仍會非常樂於持有的企業。-Warren Buffett

接著我應用林迪效應來幫助我們辨識出那些經歷時間考驗的企業。
林迪效應指出不易損壞的事物(企業,想法…等),其預估爾後的存續壽命還有一倍的時間,而這理論同樣適用在企業身上。
平均而言,一家50年歷史的企業歷史,可以被預期還能持續半個世紀。

Gucci補充:納西姆·塔勒布在反脆弱一書中提出林迪效應。
簡短總結效應:對於易於毀損的事物,每過一天就意味著餘下的壽命更加縮短;對於不易毀損的事物或技術,存在多一天就意味著壽命的延長。因此,只要技術存活的越久,它的預計壽命就越長。
人們總喜好新奇事物,總是認為新的一定是戰勝舊的。假如回到過去人類的歷史當中尋找,存在大量留存至今的著作,器皿,工藝技術…等,而這樣看似過時的事物,恰恰歷經時光淬鍊,仍舊保留了下來,即是擁有反脆弱姓。

雖然這可能不適用於特定企業上,但它仍可有效地應用於某個產業或是某個企業群組中(例如,股息貴族或股息君王)。
延伸閱讀:4家可再維持另一個50年的抗通膨企業

無倫你到底要用什麼方式來篩選,選擇那些具有長期遠景的企業,並且持有數十年,才能讓你比那些大型投資機構來的有優勢。

盡可能降低投資費用

投資費用在長時間發酵之下,會產生一筆非常巨大的損失。
以共同基金為例,許多基金公司收取1%的資產管理(AUM)費用。
儘管看起來也不是多大的事兒,然而請試想一下S&P500長期報酬是9%,而共同基金收取1%管理費等同於你只會拿到8%的報酬,
這就意味者酖年度價值相較會因此少了11%(1%除以9%)。

還沒完,如果讓這1%的差距,在時間雪球滾動之下,差異會更為驚人!
下圖演示了美投資100美元,在8%報酬與9%報酬的基準下,經歷30年後的差異。

Long Term Total Returns

在30年的計算中,兩者之間差了30%。
不幸地是,許多共同基金的收費是遠高於1%。那些需要更廣泛研究的基金(例如:國際基金與小型基金)收費更甚。
對沖基金則更不用提,除了收許2%的管理費之外還外加20%的利潤。

隨著投資者對於費用的意識抬頭,許多金融商品都歷經了明顯的費用壓縮。
現在如果要買S&P500的指數化ETF,只需要年管理費0.08%,這意味著每1萬美元的投資,每年只需要付出8美元(排除手續費)。

至於直接購買個股的投資者,同樣對於控制費用有很大的控制權。例如前述策略中已談到的DRIP來降低投資費用。
此外,長期時間維度的投資同樣幫助投資者最小化投資成本。因為長期投資系統大幅度的降低投資者的交易次數。
總結地說,降低投資費用對於長期累積財富的能力具有深遠的影響。精明的投資者將能鑑別並最小化支付的費用。
延伸閱讀:華爾街不希望讓你知道的投資費用

避免追逐殖利率

有幾個方法能夠讓你在追逐高殖利率時(不斷損失金錢在股息企業)
例如把目光聚焦在過高殖利率(例如10%以上)終將在長期導致低於平均市場回報。

這是因為幾乎不可能有企業在這樣高的殖利率之下還能不具有以下狀況:

  • 不可為繼的配發率
  • 令人難以置信的低估值

以下舉了例子來說明上述兩點:

想像一家公司的價格為100美元,本益比20倍,在此條件下,其EPS為$5。
在此假設下,這家企業的殖利率根據不同配發率如下:

100 Stock Price with a PE Ratio of 20

這家公司不可能支付超過EPS的股息,也就是不超過5%的殖利率。只要高於5%的殖利率就會讓配發率超過100%,而這很明顯是無法延續下去的。

一般而言,正常估值的企業不可能配發超過5%的殖利率而不讓配發率變得異常的高。對於MLP的企業而言,這個標準會在高一些。

然而,對於一般低估的企業,這個機制則有些不同。
舉一個很好的例子,通用汽車(GM)。由於GM在金融危機時破產,因此許多投資者對這家企業保持謹慎態度,因此其本益比僅有6倍。

換句話說,通用汽車是廉價的,因為僅有24%的配發率且擁有4%以上的殖利率,這樣的組合在一般是不可能發生。
作為對照,本益比20倍的企業,必須讓配發率是80%才能達到4%殖利率的水準。
雖然被低估的企業可能是高殖利率的來源,然而一定要搞清楚為什麼市場授予這家企業低估的價格。因為這很有可能代表著企業有一些你還沒有辨別出來的危機。

總結而言,追逐高殖利率通常對股東回報率有害,許多高質量且適合投資的企業就是低殖利率的,例如: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DIS): 殖利率1.4%
Hormel Foods (HRL): 殖利率1.9%
Walgreens Boots Alliance (WBA): 殖利率1.8%
General Dynamics (GD): 殖利率1.8%
Sherwin-Williams Co. (SHW): 殖利率1.1%

有這麼多高質量但低殖利率的企業,並不需要追逐高殖利率來提升總報酬。

永遠把估值放心上

巴菲特是著名的將其一生都投注在關心價值上的投資者。他的觀點可以簡單總結如下:

無論我們談論的是股票或是襪子,我傾向於在降價時購買優質的商品”– Warren Buffett

價值投資就是專注在價格低於內在價值時,換句話說,價值投資者總是在尋找並等待著用50美分買到價值1塊美元的資產。
最終,價值投資者寄望的是市場反過頭來認知到資產的真實價值並反映在價格之上。
然後價值投資者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後出售他的資產實現資本利得,並開始尋找下一個被錯估價值的資產。
一旦這樣的模式執行的徹底而正確,股息成長投資正完整地包含了價值投資的各個面向。
畢竟沒有一家企業能夠保持具有吸引力的價值而不考慮價格因素,無論其股息的安全性或質量為何。

將估值分析併入股息成長投資是在定量基礎上完成的,我們衡量價值經常使用本益比,然而還存在許多其他的財務指標,例如:
淨值比
PEG(本益比與未來成長率比)

不管這些量化指標能夠提供多麼準確的估算,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把價值衡量納入擬投資策略中作為考量。
習慣於在低估的價格時,購買高質量的企業將在長期帶來高於平均水平的回報。

總結
投資者可以通過閱讀巴菲特和塞特·克拉曼等人的想法,學習大量投資的信念與想法。
1.投資於擁有長期股息發放歷史的企業
2.相信逆回購
3.善用DRIPs的優勢
4.以長期視野看待投資
5.最小化投資費用
6.避免追逐殖利率
7.永遠把估值放在心上

Gucci:我從來不以巴菲特為模仿對象,我無法也沒有能力達到這樣令人景仰的成就,他有大量從年幼就開始的努力過程,是我窮極一生都無法搆到的邊界。
然而巴菲特教會我的不是有形而驚人方法,而是他的睿智帶給我幾個很簡單的信念,或者可以稱之為一個框架或者是平台,而我可以在他已經為這代人搭建的肥沃平台之上,任意的種植發展屬於我個人的植作。謝謝你,巴菲特先生。

[免責聲明] 本資料僅供意見參考使用,不得作為任何金融商品推介買賣之依據, 亦不得作為向他人提出投資建議使用。 本人已就可靠資料提供個人適當意見與資訊,但不保證資料完整性, 如有遺漏或偏頗之處,請瀏覽人士,自行承擔一切風險,本評論不負擔盈虧之法律責任。其中所出現的個股標的僅作為舉例說明使用,並無意圖引介任何人至美國券商開戶,亦無意圖向任何人推薦投資標的。

關於作者

我投資美股,主要方式為超長期價值投資持有股息成長型企業,
並搭配簡易選擇權以合理價之下的價格購入,且將股票出租,每月創造現金流,讓等待的時間也能額外創造被動收入並加速雪球效應產生的速度。
現金流就像我種樹, 只吃果實,也只取我夠吃的果實,而樹枝仍會持續茁壯。

延伸閱讀:

發佈留言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